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深秋的风带着几分凉意,却吹不散御田温室里的暖意与期待。
温室顶部的玻璃将阳光尽数收纳,透过透明的屏障洒在连片的作物上,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的清新气息。
玉米秆已蹿至一人半高,粗壮的茎秆支撑着层层绿叶,顶端的雄穗泛着紫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无声宣告成熟的临近;红薯藤蔓沿着木架爬得满满当当,肥厚的绿叶层层叠叠,将架子遮得严严实实,叶片下的土壤微微隆起,隐约能看到地下薯块顶起的弧度,仿佛藏着无数惊喜;而最受瞩目的土豆田,田垄间的土包个个饱满,像是大地鼓起的笑靥,轻轻拨开表层湿润的泥土,便能触到土豆坚硬光滑的褐色表皮,那沉甸甸的触感,显然已到了最佳收获时节。
朱高炽身着素色常服,蹲在土豆田边,指尖轻轻拂过翠绿的秧叶,叶脉清晰的纹路在指尖划过,能清晰感受到叶片下蕴含的蓬勃生机。
身后,朱雄英、李景隆与徐增寿并肩而立,三人的眼神里都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连呼吸都比攥紧了手中的小锄头,锄柄被他握得微微发热,他时不时弯腰,用锄头轻轻戳戳田垄上的土包,好奇地问:“高炽,你说这一亩地真能收二十多石吗?要是真有这么多,往后各地再闹旱灾、水灾,赈灾粮就再也不用愁了,百姓也不用背井离乡了!”
朱高炽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指尖还沾着些许土粒,他笑着点头,语气笃定:“放心,之前咱们特意抽样挖过三株,单株产量最高的有七斤多,最低的也有五斤,按这一亩地的种植密度算,二十多石只多不少。今日特意等皇爷爷、皇祖母和太子殿下过来,就是要让大家一起见证这个时刻,也好让满朝文武都亲眼看看,彻底放下心来,后续在全国推广的时候,才能少些阻碍,更快让百姓受益。”
李景隆与徐增寿也放下了此前的沉闷——徐达葬礼后的低落与伤感,在这即将到来的收获喜悦面前,渐渐被冲淡。
李景隆看着整齐划一的田垄,想起当初在美洲荒原上初见这些作物的场景,感慨道:“当初在美洲见到这些作物时,只觉得新奇,还真没敢想能在大明长得这么好。要是水师那些跟着咱们闯过风暴、熬过疾病的弟兄们知道了,定会觉得之前在海上吃的苦、受的罪,都值了!”
徐增寿也跟着附和,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却更多是期待:“是啊,父亲的在天之灵要是能看到这些粮种,看到往后百姓能吃饱饭,肯定也会高兴的。”
几人正说着,温室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几分慌乱,一名侍从匆匆跑进来,额头上还沾着汗珠,气喘吁吁地禀报:“胖殿下!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带着满朝文武,已经到御田门口了,让您赶紧过去迎接!”
朱高炽四人立刻整理衣容,抚平衣袍上的褶皱,快步迎了出去。刚到温室门口,便见銮驾仪仗浩浩荡荡地排开,明黄色的龙旗在风中飘扬,格外醒目。
朱元璋身着明黄常服,龙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大步走在最前,往日里因徐达病逝而紧锁的眉头此刻已完全舒展,脸上没了半分伤感,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急切,连步伐都比平日里快了不少;马皇后身着素雅的宫装,领口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在宫女的搀扶下紧随其后,眼神温和却满是期待,目光不住地往温室里张望;太子标走在一旁,手中还攥着一份未看完的奏折,奏折边角被他捏得有些发皱,显然是接到消息后,连奏折都没来得及看完,便立刻赶了过来。
更远处,满朝文武身着各色朝服,沿着官道两侧整齐地排成两队,远远望去,像是两列色彩鲜明的长队。
翰林院的老臣们捧着厚重的典籍,典籍封面的烫金文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眼神里满是审慎与疑虑。
这些老臣一生钻研经史,笃信“天朝上国”的物产远超四方蛮夷之地,对这来自美洲的“异域粮种”始终存着几分轻视,总觉得“化外之物难登大雅”;户部的官员们则紧紧攥着手中的账本,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地的粮赋与赈灾数据,他们眉头微蹙,心中满是矛盾——既盼着这粮种真能高产,好缓解各地的赈灾压力,让户部不用再为粮食短缺发愁,又怕实际产量不及预期,打乱后续的粮赋规划,甚至还要浪费更多人力物力去收拾烂摊子;工部的官员们目光则紧紧盯着温室的玻璃架构,一边琢磨着这“玻璃保温之法”能否推广到北方,帮助北方作物抵御寒冬,一边也对作物产量暗自存疑,总觉得这看似脆弱的玻璃棚,养不出能亩产二十多石的粮种。
自朱高炽带着美洲粮种从海外归来的消息传开,朝中的质疑之声便从未断过。
早朝时,常有翰林院的老臣出列直言:“化外之地多蛮夷,其物产岂能与中土历经千年培育的稻麦相较?这所谓的‘高产’,怕是世子殿下被海外蛮夷蒙骗,或是为了邀功而夸大其词!”
私下里,也有不少官员聚在一起议论,觉得水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海外寻粮,不如将这些资源投入到中原现有田地的开垦与水利修缮上,“深耕本土,方能长治久安”的说法在官员间流传甚广;甚至还有些保守的官员担忧,若盲目推广这些异域作物,恐会“坏了中土的农脉”,打乱传承千年的耕作体系,引发更大的灾祸。
毕竟“中土为天地中心”的观念已在众人心中根深蒂固了千年,从朝堂到民间,所有人都早已习惯了以水稻、小麦为主的耕作体系,对于一片从未听闻、只存在于传闻中的“蛮荒之地”,实在难以相信那里能产出比大明培育千年的作物更高产的粮种。
在他们看来,“天朝上国”的一切都应是最好的,海外蛮夷之地的物产,顶多只是些新奇玩意儿,绝不可能超越中土的核心作物。
今日众人赶来御田,一半是遵旨行事——皇帝亲下命令,谁敢怠慢?若是迟到或缺席,便是对皇帝的不敬,很可能引来祸端;另一半则是想亲眼验证:这被朱高炽寄予厚望、被陛下反复提及的土豆,究竟能否如传言般亩产二三十石。若是真能实现,便彻底打消心中的疑虑,往后全力配合推广工作,为大明的粮食丰收出一份力;若是名不副实,产量与普通作物相差无几,甚至更低,也好及时向陛下进言,说明情况,避免后续再投入更多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一杆秤,秤的一端是对大明粮食丰收的期待,另一端是对异域粮种的质疑,只待亲眼见到收获的景象,看到实实在在的产量数据,这杆秤才能真正定夺,心中的疑虑才能彻底消散。
“炽儿!快带朕进去看看!”朱元璋不等朱高炽行跪拜之礼,便大步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掌心粗糙的纹路带着帝王的威严,语气却满是急切,“朕倒要亲眼看看,这能让百姓吃饱饭、能让大明根基更稳的宝贝,到底长什么样!”
马皇后也笑着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朱高炽的胳膊,温和地说道:“好孩子,不用多礼了,外面风大,咱们赶紧进去吧,不光是陛下,满朝文武也都等着见识见识这神奇的粮种呢。”
朱高炽连忙躬身应下,转身领着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标以及满朝文武走进温室。
随着众人沿着试验田缓缓前行,满朝文武的目光很快便被眼前的景象牢牢吸引——玉米的挺拔、红薯的繁茂已足够令人惊叹,尤其是红薯藤蔓下那隆起的土壤,让人忍不住猜测地下薯块的大小;而土豆田垄间那些鼓鼓的土包,更是让不少人停下脚步,眼中满是好奇。
翰林院学士郑清之忍不住走上前,他身着藏青色朝服,腰间系着玉带,长须垂在胸前,弯腰仔细打量着土豆田垄,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高炽殿下,这便是从美洲带回的土豆?瞧这田垄间土包的模样,倒像是地下结了不少果实,只是不知这果实究竟有多大,能不能撑起‘亩产二十多石’的传言。”
郑清之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经史子集,对儒家经典和历代典章制度有着极深的钻研,是继刘三吾之后,翰林院公认的一代名士,他的质疑,也代表了不少老臣的想法。
朱高炽笑着应道:“郑学士说得是,土豆的果实确实长在地下,光看土包看不出实际产量。今日咱们也不搞虚的,就一起动手,亲自把这些土豆挖出来,让大家亲眼看看,这一亩地到底能收多少,也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说着,他示意一旁的农官,将早已备好的锄头、竹筐分发给众人,“今日不分君臣,也不分官职高低,大家都来沾沾这高产粮种的喜气,亲手挖土豆,亲眼见证这收获的时刻!”
免费劳动力啊!
不用白不用!
主角李显卫宓冬儿小说笔趣阁无弹窗 玄幻我能随机刷新境界番外最新章节 李阳我和灵界那些事全集免费阅读 废土玫瑰番外最新章节 主角李阳小说笔趣阁无弹窗 让我联姻敌国女帝你们怎么后悔了番外最新章节 大武第一男人从推到太子妃开始最新更新内容 姜焱让我联姻敌国女帝你们怎么后悔了全集免费阅读 大武第一男人从推到太子妃开始番外最新章节 主角姜焱小说笔趣阁无弹窗 温行迟废土玫瑰全集免费阅读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最新更新内容 主角温行迟小说笔趣阁无弹窗 李显卫宓冬儿大武第一男人从推到太子妃开始全集免费阅读 玄幻我能随机刷新境界最新更新内容 萧峰玄幻我能随机刷新境界全集免费阅读 废土玫瑰最新更新内容 我和灵界那些事最新更新内容 我和灵界那些事番外最新章节 主角萧峰小说笔趣阁无弹窗
很显然,这是跳舞的又一套新书。也将会是跳舞在起点的第五套全本。(注意,这本书是都市YY,呵呵。几乎没有什么神话色彩,更不会再有什么教皇教会宗教圣骑士吸血鬼玉皇大帝之类的东西了)...
时锦从小长在白云观,十五岁时跟随萧家家主萧鹤川回京。二十二岁的萧鹤川看着面前娇娇小小的小孩儿你跟着行远叫我爸爸也可以。眼底毫无波澜的时锦你要是觉得你七岁的时候能生下我,我是不介意叫你爹的。萧鹤川二十五岁的萧鹤川面对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时锦锦锦时锦爹爹萧鹤川卒...
...
关于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父母双亡的林震南继承了一家父亲遗留下来的二手书画店,无意之中,一只修炼万年蜘蛛,在雷电交加之时,元神最弱之时,被林震南一掌手拍碎本体,蜘蛛本命元神入体,机缘巧合下,林震南…传承了它的异能。后来更是得到了一枚上古超级空间戒指,空间更有一方小世界。后来林震南更是鉴宝,赌石,看相,看风水,修真,无一不精,一时喜从天降,富贵逼人!...
出身番茄孤儿院的角木,被泥头车送到忍界。有一个沉稳可靠,有时喜欢搞些小操作的老爸。有一个温柔体贴有主见,偶尔会小腹黑的老妈。有一个活泼调皮,崇拜哥哥的弟弟。虽然还有房贷要还,但仍是个幸福美满,温暖的家。只是,弟弟的名字叫海野伊鲁卡。自己的名字,是海野角木。从未来的九尾之乱中拯救自己的家人,便是海野角木踏足忍界要...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