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2章 大清唯一的皇帝(第2页)

雍正能走上权力巅峰,最大的助力就是养母背后的势力。

“按照清皇室惯例,雍正皇帝六岁开始上学读书。”

“每天的课程排得很满,从黎明到黄昏习文学武,课业繁重而辛苦。”

“每年只能休息五天,其余每天都得照例上学。”

“这五天分别是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自己的生日。”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诸位皇子们的学习,经常抽查考问他们。”

“由此我们可知,清朝皇室对皇子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

“而雍正皇帝贵为皇子,自然是师从天下名师。”

“雍正的老师顾八代,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行端正,让其在学问和做人上获益良多。”

“在这种严格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雍正皇帝到成年后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同时也颇通武艺。”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实的学问基础,雍正皇帝日后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政事。”

“在三十岁之前,雍正皇帝跟随父皇康熙出巡全国各地。”

“长期耳濡目染下,雍正得以了解各地民生,处理政事和治国方法。”

李世民:一年只休息五天,而且要从黎明学习到黄昏,清朝皇子的学业是不是太狠了些。

从主播口中听到如此繁重的学业,他忍不住啧啧称奇,不禁有一丝佩服。

他小时候也有繁重的学业,但也没有夸张到这种地步。

哪怕是他现在的皇子们,虽然他也很重视学业,但休息时间可太多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儿子们,想着要不要增加一些学业。

自己怎么着也是千古一帝,可不能在儿子的学业上输别人一筹。

在场的几个皇子见状,顿时感觉不妙,最后还是太子李承乾站了出来。

李承乾:父皇,难道你忘了,清朝十二个皇帝中只有雍正皇帝的评分超过9分,其他清朝皇帝的评分都很低,这说明清朝这套教育皇子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父皇万万不可学习。

李世民闻言一细想,好像的确是这样。

别看清朝皇子的学业安排得很满,但最后也就雍正一个皇帝干得好,这足以说明清朝皇子教育制度的失败。

一想到这个,他也就打消了给儿子们增加学业的想法。

在场的一众皇子见到父皇改变主意,一个个不禁大松一口气。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雍正皇帝敛去心中锋芒,暗中夺嫡。”

“雍正对上真心孝顺长辈,对下真心对待兄弟们,这些举动让因为诸皇子争夺嫡位而心力交瘁的康熙皇帝倍感欣慰。”

“因此,康熙曾这样称赞雍正皇帝,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最像我的脾性,以此居心行事,可以成为伟人。”

“同时雍正皇帝还在明面上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一心向佛,清净无欲的天下闲人形象。”

“在蒙蔽了众人的双眼后,雍正有条不紊的暗中培植着自己的力量。”

“当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湖广总督魏经国、京师步军统领隆科多等朝廷内外重臣都是他的心腹。”

“在任用这些心腹时,雍正皇帝不仅能够知人善用。”

“而且恩威并施,控制他们不犯错误,不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

“相比之下,其他皇子就不能做得这么不留痕迹。”

“他们虽然也能招揽人才亲信,但并不具备优秀的驭下能力。”

“在雍正的运筹帷幄和亲信们的齐心协力下,雍正皇帝最终夺嫡成功。”

末世虫族入侵  木叶伪君子  掌灯  音为我狂  方舟进化生存  刹那沧浪  星球重启[基建]  醒醒  逍遥小郎君  金陵雨霁  修仙从收徒开始  蓬莱妄想  合租室友竟是总裁  摄政王怀了我的崽  走狗自烹  今晚月色真美(nph)  皇上如狼似虎,病美人贪官逃不掉  病美人被献给假太监之后  柯南:这个修理工不太柯学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热门小说推荐
下山第一天就撞鬼

下山第一天就撞鬼

时锦从小长在白云观,十五岁时跟随萧家家主萧鹤川回京。二十二岁的萧鹤川看着面前娇娇小小的小孩儿你跟着行远叫我爸爸也可以。眼底毫无波澜的时锦你要是觉得你七岁的时候能生下我,我是不介意叫你爹的。萧鹤川二十五岁的萧鹤川面对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时锦锦锦时锦爹爹萧鹤川卒...

大豪门

大豪门

馅饼,说好的豪门风云世家恩怨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江湖快意儿女情仇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纨绔嚣张衙内跋扈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狗血装逼扮猪吃虎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医卜星象天机莫测呢?嚓,你有完没完?有,都有!不会自己看书啊?好,我看书去了,看得不爽,削你!那看得爽了呢?要不要给票?...

琴帝

琴帝

九叠琴音震寰宇,谁敢闻言不识君?七色魔法代等级,雄雄揭大幕。琴之帝王,给这片大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伴随着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的出现,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原本仅仅是...

抗战之血肉丛林

抗战之血肉丛林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