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梵行,就是出离心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就是他对世间的五欲慢慢地淡薄。这个地方“常修梵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如果这个人功夫深,他兼修四念处,那么这个时候他再操作佛号表现出的常修梵行,就是这个人会完全离欲,对世间快乐的五欲很自然地就没什么兴趣了,就是功夫深。对于一个初学者的话,“常修梵行”指的是什么呢?虽有五欲的现行,但是他做完以后,他会有一种增上惭愧,他心中会有一种抗拒的力量出现。就是说,虽然他没办法完全把这个欲望的烦恼消灭,但是他的那种抗拒力量已经出来了。为什么?他有惭愧心了,事后增上惭愧。
这就看得出来,佛号在他心中已经释放一种力量,叫作出世的常修梵行的善根。这个是讲出世间的解脱。
庚三、修行具德愿(四十四)
我们看第三。第三就进入大乘福慧的两种资粮,菩萨道。作为一个菩萨道的人,他如果兼修佛号,对他有什么加持力呢?我们看第三,修行具德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解释一下。就是“设我得佛”,在“他方国土”,非西方净土的这个发菩提心的菩萨“闻我名字”,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个,他身口意受持佛号;第二个,“欢喜踊跃,修菩萨行”。一方面他受持佛号,一方面他有做一些义工,主动积极地积集很多的资粮。
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具足德本是什么意思?莲池大师说,这个“具足德本”,就是心想事成这种大福德境界。福报差的人,他的福报要透过追求,这个人福报的力量薄弱;福报大的人他不要求,他是用想的就出现了,心想事成。
我举个例子,这是我自己亲身看到的例子。我一九八七年读佛学院,读了三年。八七年的时候,有个班上同学跟我是师兄弟。其实刚出家的时候他的智慧并不是很高,福报力也一般般,但他很有善根。我们读佛学院的时候课程很累,早上上课,下午也上课,晚上又做晚课。他老人家呢,他发愿,他发愿在读佛学院的三年,每一天要拜三千拜阿弥陀佛,而且他课还得照上。每天三千拜,这三年就三百万拜了。
那怎么拜呢?他上课也不能少上,他就只好提前起床,所以他有时候两点钟起床开始拜,拜到我们三点半打板。我们冬天的时候三点半打板,大家穿着厚厚的棉袄,就像披个棉被起来。他老人家两点拜的时候拜到满身是汗,穿了一个薄薄的短衣,在刺激我们。所以我们打板的说,啊,你这么早起床,干脆打板就给你打好了,反正你三点半的时候顺便打个板吧。好吧,我就打吧!所以他一打板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哦,看他一直拜得满身大汗的。
一年过去以后没发生什么事儿。到第二年的时候,他跟我讲一件事。他说,界兄,我现在也不能打妄想。我说怎么回事?他说,我现在想什么事,这件事就会出现。比方说我那个时候杯子破了一个洞,心想要有一个新杯子该多好!结果有一个居士莫名其妙就送来一个杯子。他说我衣服破了,要有一件新衣服该多好!就有人送他一件衣服。心想事成!
但是诸位你想,他在读佛学院的时候,他就住我隔壁寮房,他也没布施,也没持戒,什么事也没做,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忆佛、念佛、拜佛,就能够拜出心想事成。那你解释看看,诸法因缘生,这什么因缘?当然不是他自己的心力去创造功德。我们只能够说,他的心力去刺激弥陀的本愿,得到弥陀本愿的回馈跟摄受。他的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去启动了弥陀本愿,就是这个愿,修行具德愿。这个是我亲自看到。
所以,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兼念佛号,对自己的资粮是有帮助的。
庚四、清净解脱愿
我们来看第四,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指的是大乘的福德资粮,这以下是指的大乘不可思议的智慧资粮。
说一个菩萨道的人,他在听我名号的时候(按照合理的推论,这个人应该不完全只是“闻我名字”,他应该兼修大乘止观)那么这个时候“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这个清净解脱三昧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地方佛陀亲自解释,说什么叫清净解脱三昧?就是你的心住此三昧以后,“一发意顷”,就在一念之间,能够“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是大乘的不可思议三昧,我举一个例子。
在《维摩诘经》里面,有一天,维摩诘居士在经行的时候,到了一个树下,看到舍利弗尊者在打坐。他问舍利弗尊者说,尊者!你在干什么呢?尊者说我在打坐。他说,你是怎么打坐的呢?舍利弗尊者说,我就是先把身体安坐,调饮食,调睡眠,调呼吸,然后再调心,调完以后再把心安坐。先把身安坐,心安坐,身心世界由粗到细,把这个详细的过程跟居士说了一遍。这个居士听了以后摇摇头,说,你这个不是真正安坐。这个时候尊者舍利弗说,那这个不是安坐,什么是安坐呢?维摩诘居士说,不起灭定而现威仪,是名安坐。不起灭定,就是说,如果你有一天内心安住灭尽定,同时又现出身口意的活动,这个是真实的安坐。
当然这句话对小乘的学者是打击很大。在小乘的概念里面,他的思想是二分法的:你要禅定,你就不能有活动;你要活动,你就得失去禅定。没有人说在禅定当中又能够现出威仪的活动,活动又能够不失定意。
诸位!世间上只有大乘佛法是一种超越对立的中道思想,这个是大乘的三昧。你如果会读大乘经典,你会发觉,大乘佛法的教法很少讲一句话,除非他在对治你。一旦佛陀在显第一义谛悉檀的时候,他一定是两句话。佛陀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一定怎么样?“亦如日月不住空。”一定是这样。他讲“应无所住”,他一定会讲“而生其心”,他一定是种balanced,平衡的。
而这个法门是很难修行的,知道吗?因为我们凡夫也好,二乘也好,是种对立的思考,要么对,要么错;大乘佛法还一个非对非错。我们要么空,要么有;大乘佛法有非空非有。你如果要走大乘佛法,你最好开始训练双向思考,一种平衡式的思考。当你讲空性的时候,你要想它一定有妙用;而讲妙用的时候,你要想它是离相、空性的。
大乘佛法的思考永远是平衡式的。这种平衡式的思考,如果说要从你自己的修行,你光是建立一个正确的知见都很难。你要能够让你的身口意超越对立,落入平等法界,你就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何况你要把它表现出来?但是这个地方指的是弥陀本愿摄受,你很快地就能够“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这是一种身口意的造作,关键还是什么呢?而不失定意!那这个就不可思议。
这是讲大乘的善根,就是说,你这个中道的善根很快地就能够上路,具足。
庚五、闻名不退愿
我们看第五,闻名不退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在四十八愿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愿。我把它解释一下。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这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闻我名字”。就是说,他曾经在佛堂,或者参加佛三的时候,用这句佛号,经过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叹、意业的皈依,这个佛号在他的身口意转过一遍以后,他的身口意跟一般人不太一样了,他有一种不退转的善根。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不退转当然不是指的你自己的力量,它是一种增上缘。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增上缘,什么叫增上缘力的不退转。
我都金丹期了,你让我上大学? 道古真神 剑气朝天 离婚后,我灭了前夫全家 真千金心声泄露后,全家火葬场了 穿越为婢:养成疯批帝王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无敌天帝重生 我死了,你悔了?顾总追妻又上热搜了 傲世苍穹,绝色帝姬她杀疯了! 苟在修仙界,开局就长生 天眼之觐天宝匣 造个仙境给谁2大教希蓉 京夜招惹 尘缘(全集) 我都无敌了,逆袭系统什么鬼? 亮剑:战神 偃偶 僵狱 穿越七零,我嫁冷面军少当国医圣手
闻家真千金被找回来了,还是个从山里出来,满嘴胡言的小神棍,整个圈内都等着看她笑话。短短几日,宋家那小霸王追着要当她小弟萧氏一族奉她若上宾特管局一处求她加入,玄门世家想要拜她为师闻曦小手一挥,直播赚功德水友大师,最近我总觉得被鬼压床了,还梦见诡异的婚礼现场。闻曦出门在外不要乱捡东西,你那是被人配冥婚了。水...
时忆,时氏集团大小姐,上辈子带着亲情滤镜被害离世。重生归来,她不在眼瞎,披上战甲,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时家,找到弟弟。骆祺,骆氏集团继承人,回国接手家族集团,杀伐果断的霸总,却在遇上时小姐之后屡屡碰壁,他发誓一定要把人拐回家。...
架空异界,武道百家。现代人告诉他们,除了修行,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要做江湖上人人追捧的少侠?嗯,这个简单,只是要看你的诚意比如让你师妹来...
老公小青梅养的狗害两岁女儿得了狂犬病送医。渣老公却为了救他的小青梅和三只狗,延误了救女儿的黄金时间最终惨死医院。同一时间,婆婆的不看管,致使家里的大宝小宝溺死游泳池中。安抒抒痛失三个孩子,一夜白了头。从此,她褪下过去无用的温婉懂事,将自己磨炼成锋利见血的利刃,一刀一刀将恶人凌迟。葬礼上,缺失父爱的孩子们,到死也没等...
九叠琴音震寰宇,谁敢闻言不识君?七色魔法代等级,雄雄揭大幕。琴之帝王,给这片大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伴随着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的出现,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原本仅仅是...
关于第九特区第九特区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